“视频里同学被围堵推搡时,为什么没人站出来?如果是你,会怎么做?”新学期第一周,科尔沁区检察院未检检察官带着精心准备的“法治影视素材包”走进科尔沁区第四中学,用一场打破“条文说教”的互动课,为初中生揭开校园暴力的“伪装”,筑牢法治安全防线。
课堂打破枯燥的法律定义,以“守护青春,向校园暴力说不”为主题,创新采用“影视片段+情景模拟+案例分析”的互动方式,让法治课程入心入脑。王永玲检察官先播放了两段反差鲜明的视频:一段青春剧里“玩笑式”嘲笑同学的片段,另一段是网络广告传播侮辱性言语的视频。第一段中的“玩笑”算不算校园暴力?问题抛出之后,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。有的同学认为“只是开玩笑,不算校园暴力”,有的同学则认为只要是对自己造成伤害的都算欺凌的形式。检察官顺着同学们的讨论,用“行为是否带恶意、是否造成伤害”两个标准,将校园暴力的四种常见类型——肢体暴力、言语羞辱、关系孤立、网络谩骂融入剧情分析,让抽象概念变成了可感知的“生活场景”。
课程中最吸引人的是情景互动环节。检察官邀请同学们走上台模拟校园中可能发生的冲突场景,并引导大家思考如何依法应对,同学们踊跃参与,在角色扮演中切身感受法律的重要性。
“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,我会先冷静下来,然后向老师求助”参与表演的同学这样表示。
“法律不仅是惩戒之剑,更是护航之灯”王永玲检察官在课程的最后寄语同学们,“希望大家既不做沉默的受害者,也不做冲动的施暴者,让公平正义成为青春最亮的底色”。检察机关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,是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制的创新实践。通过常态化普法教育,旨在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,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,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,用法治力量护航青春,为培养新时代守法公民贡献检察力量。
版权所有: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
技术支持:正义网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