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检察工作的版图中,文字是无声却有力的存在。刘琦常说,法律文书的纸页间藏着比言语更厚重的分量,而公文写作则像一扇窗,让检察履职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。那些伏案疾书的深夜,那些反复推敲的词句,看似是案牍劳形,实则是与法治精神的对话,是对检察工作的再一次审视。
他渐渐明白,文字从不是简单的记录工具。法律文书里的每一个措辞,是对公平正义的具象化表达;公文中的每一个观点,是对检察实践的提炼与升华。在与文字相伴的日子里,他触摸到法律条文背后的温度 —— 那些 “本院认为” 的表述里,既有法理的刚性,也有对人情的体察;那些调研报告中的数据与分析,藏着对司法规律的探寻,也有对民生需求的回应。
这份工作像一面镜子,照见司法者的初心,也映出法治建设的轨迹。每一次落笔,都是对 “司法为民” 的再一次践行;每一次修改,都是对 “精益求精” 的再一次诠释。
“铜笔杆子” 这份荣誉,于他而言是对这份坚守的认可,更是对未来的期许。未来,他将在文字的世界里继续深耕,让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带着对法治的敬畏,让法律文书精准传递正义,让公文写作真正服务检察发展,在无声的耕耘中守护那份不变的初心。